大家通常有問題的時候是怎么辦的?是有事找度娘,還是有事找谷哥?近日,兩大搜索引擎巨頭谷歌和百度都進行APP開發改版。百度徹底調整中導航頁和底部菜單欄,基本成為新聞客戶端,而谷歌的APP開發了一個新的功能--新聞信息流功能。雖說是通過兩種不同的方式,但兩大巨頭均對內容信息流的加大關注。大同存異,他們之間又存在什么不同呢,今天斑驢互聯給大大細細分析。
發力信息流,百度和Google面臨的威脅卻各不相同
在這樣一個關鍵節點,兩大巨頭也紛紛將目光投向了信息流產品。很大程度上這主是因為移動搜索正面臨形態的變革,過去傳統的搜索是人在找信息,現在正逐漸演進到信息找人,再加上發展人工智能也需要更多的數據,信息流產品天然就和人工智能有著極為緊密的結合。但百度和Google發力信息流產品的出發點卻是不同的。
百度發力信息流很大程度上有種不得不為之的焦慮。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手機網站、微信定制開發、APP開發、小程序開發并迅猛發展,移動端流量已遠超過PC端,越來越多的內容生產者放棄網站上的內容更新,轉而去今日頭條、天天快報等新媒體平臺生產內容。百度索引一切的基礎被打破了,而且再沒有機會重新建立。
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擁有內容的平臺占據著越來越多的用戶時長,普通用戶使用搜索的頻次和意愿慢慢進入下滑道。終于在經歷一系列“連接”嘗試后,習慣用戶找信息的百度開始明白:讓內容匹配精準用戶才是真正需要補上的短板。
人工智能是百度的未來,但信息流卻是百度的當下,今日頭條、天天快報等內容平臺收入的增長基本上等于從百度的口袋里“搶錢”。所以自 2016 年下半年起,百度開始布局內容戰略,并將之作為 2017 年的重頭戲做了大量投入。在百度CEO李彥宏 2017 年的新年演講中,一個關鍵信息點就是:‘信息流是百度未來的增長點。’
與百度同樣靠搜索起家的Google,核心業務雖與百度相似,但Google發力信息流卻并沒有百度那般焦慮。由于移動端擁有市場占有率最高Android智能手機操作系統,Google并沒有信息孤島的困擾,通過建立應用內搜索Google仍能索引一切,再加上Google有很大一部分營收來自海外市場,這家公司也有足夠的緩沖空間和時間去做不同的嘗試。
從近兩年的發展狀況來看,Google正不斷攀上了新的高峰,而百度則正處于低潮期。如今百度的市值為670. 85 億美元,Google的市值則為696. 80 億美元,兩大搜索巨頭的差距正在不斷拉大。而從兩家公司Q1 季度財報也可以看出它們的不同發展軌跡。Google母公司Alphabet當季營收247. 5 億美元,遠超華爾街分析師242. 2 億美元的預測,較去年同期增長22%,凈利潤漲幅29%。Alphabet的市值更是在財報發布后到達歷史新高度。百度總營收為24. 54 億美元,同比增長6.8%,凈利潤卻較上年同期下滑10.6%,百度更是陷入是否會市值會被京東超越的尷尬爭議中。
從這個角度來看,Google發力信息流產品并不是因為處于轉型的困境中,而更多是對移動搜索未來的一種思考。Google在日前的聲明中表示,‘Facebook的信息流已經是智能手機中最讓人上癮的數字信息消費方式之一’,所以Google發力信息流產品的邏輯其實和“騰訊阿里業務之間相互滲透“基本一致,主要還是一種戰略布局。
眾所周知Facebook已成為Google最大的潛在競爭對手,如今Google和Facebook更是展開了一場“持久戰”,Facebook一直想在搜索引擎領域開辟一片新天地,但是從來就沒有很大突破,Google也從未放棄過社交,數次嘗試也都宣告失敗。Google的Youtube成為網頁視頻的統治者,而Facebook則一直在努力削弱Youtube 的影響。在連接世界方面,Google和Facebook也都在投入重金,Facebook依靠無人機、激光、通行衛星等,而Google則打算使用熱氣球。當然還有人工智能、云服務、AR/VR等各種領域的競爭。
從收入來看,去年Google實現營收 902 億美元,Facebook錄得營收 276 億美元——二者的收入都主要來自廣告業務。兩家公司合占數字廣告市場大約65%的規模,共同貢獻該市場90%的增長。隨著越來越多的廣告預算從電視和印刷媒介轉向在線媒介,Facebook和Google還將獲得更多的收入,它們的雙頭壟斷地位還將得到進一步的鞏固,但彼此間的競爭也將會更加激烈。
在移動廣告這個領域,Facebook收入的快速增長,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信息流廣告的發力,Google則是因為市場份額的擴大和視頻業務的增長。對于Google來說,想要保持競爭力,就不能錯過每一種可能性,信息流產品的出現順理成章。
同樣是內容信息流,Google和百度還有哪些重要的差異?
信息流可以無窮無盡的為用戶提供內容,這將極大的增加用戶在搜索引擎停留的時間,而基于用戶興趣的推薦引擎原本也是搜索在移動端的一種新形態。表面上兩大巨頭的信息流很相似,但它們的內核卻有著很大不同。
1、百度激進變革,Google循序漸進
在上線信息流產品之前,百度其實還一直是傳統的內容分發模式,但在主營搜索業務下滑及O2O布局受阻之后,百度直接從信息分發1. 0 時代跨入2. 0 時代。此時的百度雖然掌握了大量用戶搜索行為數據,但其內容推薦的精準度卻非常糟糕。很大程度上這是因為百度早前并沒有關于用戶行為興趣數據長時間的積累,所以百度這次變革其實是比較激進的。
但GoogleFeed的出現卻并不是這家公司第一次提供信息流服務。很長時間以來,Google都非常有興趣使搜索變的更個性化和積極主動。當我們登陸Google賬戶的時候,搜索結果已經非常的個性化。GoogleFeed某種程度上其實是GoogleNow的升級版,這款產品很早就嘗試在用戶進行查詢前提供相關的信息,比如體育賽事得分以及駕駛方向等。在用戶對信息有更進一步的需求后,GoogleFeed也水到渠成的出現了。
2、百度偏向時間流,而Google則更像是服務流
手機百度9. 0 一個重大的改變就是“內容屬性明顯加強,內容性質的產品也被更多露出。”但百度的信息流和當下國內主流的信息流產品卻并沒有太大的差別,主要都是按照時間流順序對內容進行展示。
而GoogleFeed某種程度上卻更接近搜索服務,眾所周知在許多新聞信息流產品中,不夠及時的信息都不受歡迎,但Google卻不這么認為。在Google看來,搜索服務可抓到許多有深度的內容,可能這些消息不是最新的,但對沒讀過的用戶仍然有價值。所以GoogleFeed中可能會出現 10 個月前的內容,這和Facebook優先推薦最新的內容形成了差異性,Google更注重信息與用戶的相關性。
反映出最大的差別就是搜索結果的不同。手機百度9. 0 雖然對搜索結果有一定的調整,搜索結果也和內容生態進行了打通,但百度卻并沒有興趣標簽的Follow的機制,這沒有發揮百度作為搜索引擎入口的最大長處。而Google不僅會根據用戶的搜索記錄提供相應的資訊,在用戶進行搜索時,Google還會在搜索結果中會提示相應可供關注的主題,例如電視劇《Stranger Things》,Google會把這部電視劇的新進展、新消息推送給你。可以說GoogleFeed真正做到了將推薦和搜索有機的結合在了一起。
3、百度缺乏賬號體系,但這卻是Google的優勢所在
在《和朋友聊了下UC頭條和百家號后,我得出了三條有爭議的結論》一文中,我曾提到這樣一個觀點:手機百度是工具屬性極強的產品,用戶基本用完就會走,雖然平臺有大量用戶行為數據,百家號更是號稱擁有超過 200 萬個用戶興趣標簽。但由于缺乏賬號體系,所以很多時候對具體某個用戶的分析可以說是非常尷尬的。因為每當用戶更換一部手機,甚至重新安裝App時,之前積累的數據都可能會全部丟失。
這是百家發力信息流產品過程中最為尷尬的一個問題,但Google卻擁有非常完善的賬號體系。在海外互聯網世界中,郵箱產品是一個通用的ID,而Google的帳號則正是以Gmail為中心。Google帳號不僅是全站通用的,甚至授權給外部網站調用,是開放的姿態,使用人群極為廣泛,這意味著Google的用戶數據也遠比百度更為全面。
百度和Google在信息流上的不同定位,很可能將會引發關于Feed流如何變革的思考。在未來一個的關鍵節點,也許當我們使用內容分發平臺時,更多緊貼需求的服務類信息將會頻繁的出現在信息流中。
標簽: 南昌網站建設公司/南昌做網站的公司/南昌微信小程序/南昌APP開發/—斑驢互聯